簡 況
國名:波蘭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Poland) 國歌: 《波蘭沒有滅亡》 國慶日:5月3日(1791年) 獨立日:11月11日(1918年) 卡廷事件遇難者紀念日:4月13日(1943年)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8∶5。旗面由上白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白色不僅象征古老傳說中的白鷹,而且還象征著純潔,表達出波蘭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望;紅色象征熱血,也象征著革命斗爭取得勝利。 國徽;為盾徽。紅色的盾面上繪有一只頭戴金冠、舒展雙翼的白鷹。紅、白兩色是波蘭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也是國旗之顏色。白鷹象征波蘭人民不屈的愛國精神。 國家政要:總統萊赫·卡欽斯基 (Lech Kaczynski),2005年10月當選,12月宣誓就職;總理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 ,2007年11月任職 。 自然地理:面積為31萬多平方公里。位于中歐東北部,北瀕波羅的海,西鄰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東北和東南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相連。海岸線長528公里。地勢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國面積的72%。主要山脈有喀爾巴阡山脈和蘇臺德山脈。較大河流有維斯瓦河(長1047公里)和奧得河(波蘭境內長742公里)。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亞爾德維湖,面積109.7平方公里。全境屬于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 人口:3815.7萬(2005年12月),主要民族是波蘭人(98%),其余為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俄羅斯、德意志和猶太等少數民族。全國約90%以上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蘭語。
行政區劃:1998年7月,波蘭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將全國49個省改為16個省,同時重新設立縣制,由目前的省、鄉兩級改為省、縣、鄉三級,共設16個省,308個縣,2489個鄉。10月,全國舉行了三級地方自治機構選舉。新機制于1999年1月1日啟動。 貨幣:茲羅提 簡史:波蘭國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尼亞、馬佐維亞等部落的聯盟,公元9、10世紀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18世紀下半葉開始衰落。曾三次被沙俄、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瓜分。19世紀波蘭人民多次舉行爭取獨立的武裝起義。1918年11月11日恢復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39年9月,法西斯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納粹軍隊占領了波蘭全部領土。
華沙的猶太人英雄紀念碑。華沙猶太人隔離區是德國法西斯于1940年設立的,區內猶太人最多時曾達到45萬人。1943年4月19日,忍無可忍的猶太人在區內起義,后被納粹殘酷鎮壓,大批猶太人被殺,隔離區也被希特勒軍隊摧毀。 政治:1997年5月,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10月17日,新憲法生效,它取代了1952年的憲法。新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會市場經濟為主的經濟體制,規定:眾議院和參議院擁有立法權,總統和政府擁有執法權,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權;波經濟體制的基礎為經濟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則;波武裝力量在國家政治事務中保持中立。新憲法保證公民權和經濟自由權,加強了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削弱了總統的權力,議會得到下院3/5的票數就能推翻總統的否決,賦予憲法法院強有力的權力,議會不再有權否決憲法法院的裁決。總統選舉法規定,如某一候選人在第一輪選舉中的得票率超過有效選票的50%,即可當選;如無一人達到50%,則由獲選票最多的前兩名進入第二輪繼續競選,得票較多者當選。總統任期5年,可連任一屆。總統府——貝爾維德宮。
文化:提起波蘭,人們自然會想到肖邦和居里夫人。肖邦是波蘭人引以為驕傲的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華沙舉辦的五年一度的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吸引著全世界好手角逐,成為國際音樂界的頂級盛事。出生于華沙的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為人類揭開原子的奧秘作出了巨大貢獻。
外交: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是實現同歐洲的一體化,加入歐盟和北約。1999年3月12日,波蘭正式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波蘭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 與中國關系: 1949年10月7日,中國和波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中波兩國有著傳統的友好關系,早在1950年兩國就簽署了第一個政府間貿易協定。近年來,中波關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基礎上穩步發展,中波經貿關系也有了長足的進展,2003年兩國的貿易額達19.8億美元。1997年11月,克瓦希涅夫斯基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近40年來波蘭國家元首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6月,胡錦濤主席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聯合聲明 。2008年10月21日至25日,圖斯克總理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